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和《公约》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内涵或定义,了持续的稳定。“技术与职业教育是作为一个涉及教育过程方面的综合术语来使用的,除了普通教育,还包括技术及相关科学的学习,以及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部门的职业有关的实际技能、态度、理解能力和知识”。
职业教育是社会的需要
对于职业能力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它主要指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变革的能力,包括预见和适应重大变革所需要的性格和素质、态度和价值观。他们也认为,能力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是把通过职业培训所获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创造精和冒险精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表现。从范围看,认为当今社会企业界要求教育系统不再培养个人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或使其参加生产某种东西,而是要求他们具有把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够开拓创新的企业、新的机会的能力。因此,认为职业资格的观念有些过时,个人能力的概念被转置于位,顾主们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而不是资格方面的要求。因此,能力意味着不能够一次性,而且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变化;需要的人员不是求职者而且是职业的创造者、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具备从一 个岗位转变到另一个岗位,或者从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的能力。这是当今企业界、经济界对职业能力、能力要求的一种趋势,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职业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和态度,以适应变革的需要。
多样成才是学生的希冀
学生因为不会学从而不想学在教学工作中时常出现,这种死循环是在小学中学以至在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的共同特点。无论因为何种原因,求知与好奇都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想唤醒学生的这种天性,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怎样传授学生本领,而是以激励、鼓舞的方式唤醒学掘他们的潜能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出他们的自信,尤其是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更加渴望获得认可。
职业成才多样化,是教师的追求
职业院校学生的来源大部分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是在普通教育中”孺子不可教“的人群。驾驶职业教育一如既往的以分数谈论学生成绩,那职业教育然与“二流教育”相差无几。同样,职业院校的学生仍然是”不可教”的学生。
职业院校,而在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与教育体系,形成实践工作的教学模式,构建能力管理为目标的考核形式。这样,学生才会体验到在模拟工作中获得快乐与收获,学生的成才才是教师的。
每个学生都是个体,尊重个体的差异保护他们的天性帮助他们挖掘潜能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与愉悦便自然而然的产生,毕竟没有不会学习的人。所以要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更好地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