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已经结束
闲暇的时光总是短暂
我们也回到了久违的校园生活
这时候
一定要提起精来
因为骗子也要“开工”了
表情包来源于网络
生,职校生是易受害人群
了解形形色色的诈骗套路
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
电信诈骗,害人不浅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愈演愈烈,尤其职校生,是诈骗团伙针对的对象。校园贷、套路贷屡禁不止,微信诈骗、短信诈骗层出不穷。让许多刚步入职教校园的学生们防不胜防,轻者损失财产,严重者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新同学刚入校园,对社会不良信息的甄别防范程度不高,容易吃亏上当。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生活里那些常见的电信诈骗,希望同学们吸取经验,避免上当受骗。
校园知识之
电信网络诈骗指南
01、假冒身份诈骗
我是你的学长,向学弟学妹们传授职校生活“经验”
来源于网络
骗子假冒学校工作人员身份,以代缴学费、收取班费、材料工本费等各种名目费进行诈骗。
凡是有关缴费的事宜,班主任老师一定会当面说,只要不是班主任老师亲口说的或者不是学校官方渠道发布的消息,其它以短信、QQ、学生转达等任何方式都不要相信!行李、手机、钱包等物品切记不离手,现金交学费务亲自办理。
02、QQ、微信冒充好友诈骗
“在么?我近出了点事儿,急需用钱,给哥们儿借点?”
来源于网络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微信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同学QQ、微信账号主人对其QQ、微信好友以“交话费、生病急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03、利用“勤工俭学”诈骗
“xxxx公司,为职校生提供优质的勤工俭学机遇,待遇优厚,有意者请联系xxxx”
来源于网络
利用职校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获得额外收入的心理,设置入门门槛较低、收入可观的工作岗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有人送上门,以需要押金为由骗取学生的钱财。
04、通过“校园贷”诈骗
“无须收入、不要抵押、急速放款“
来源于网络
部分学生虚荣、攀比心理严重,随意在网上进行消费;尤其是对财商的认知水平有,搞不清风险与利益的关系,对高利益低风险的商品存在幻想,导致骗子趁虚而入。
05、助学金诈骗
“请问是xx同学吗?你申请的助学金已经到账,需要你提供下银行卡号”
来源于网络
冒充民政、等单位工作人员,向贫困学生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操作,将钱转走。
06、网络刷单诈骗
“高额工资、工作轻松、马上上岗、随时随地百元不是问题”
来源于网络
骗子一般会在你刷1至2单给你一个几元钱的诱饵,然后会让你垫付几笔大的资金,购买后再将购买商品的本钱和佣金一并打给你。但是完成后,有的会说付款没有,卡单了,此单无效等理由,需要再次付款,才能将之前的资金一起拿回。此时你已经落入了骗子事先准备好的圈套。
07、 提供诈骗
“2020年新XXX考试答案,只要1000元,可以轻松获取,快人一步!”
来源于网络
针对即将参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或者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将钱款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08、二维码诈骗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得xxxx公仔一个。”
来源于网络
以赠送各种商品为由,引诱受害学生扫描二维码,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木马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呢?
电信诈骗,“万骗不离其宗”,后一定会让你转账交纳各种费用。遇到让你点开不明链接的、让你交纳各类费用的,一定要多长个心眼。拿捏不准的,及时向老师、好友询问,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不要的损失。
有的同学会说了:“万一被骗了,我们怎么办?”如果被骗了,需要立即做这五件事:
1.及时拨打110报警;
2.联系银行客服寻求补救措施,了解资金去向;
3.注意保存转账汇款凭;
4.及时告知老师、家长;
5.冷静对待,身心健康。
来源于网络
注意
同学们
一定要增强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才能不上当
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